在中国云南的边境上,每年春天,满山开遍了木棉花,远望上去一片火红,如团团火焰在跳舞。耳边不觉响起了1980年代老电影《自豪吧,母亲》中的主题歌《相会在攀枝花下》:“年轻的战友,再见吧再见吧。为保卫祖国离开了家。你看那山岭上一片红霞,那不是红霞,是火红的攀枝花,攀枝花……”攀枝花,就是木棉花,又被称为“英雄花”。
这首歌非常好听,演唱者是当年很红的朱逢博。歌中所唱的是一个英雄的年代,英雄儿女挥别家乡,奔赴边关为国效命。1981年的5月,扣林山上洒满了英雄血,染红了英雄花,留下了将士们忠诚保卫祖国的又一不朽篇章。
扣林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峒地区东南的南疆边境上,主峰海拔1705.2米,西接原11号界碑,绵延向北与1682.3 高地、1574.7高地连成一片,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形成重要的边界骑线点。整个地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到处崎岖险要,坡陡路窄,沟谷纵横,密林成片,蒿草高深。扣林山以西,是中国境内的上扣林地区,以东,即是某邻国河宣省的河江地区。占据扣林山,便能俯视麻栗坡一带纵深20余公里的两国边境。北可见中国境内的公路、村寨与主要交通口岸;东可进窥老山纵深地区;向西能连接罗家坪大山, 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一体防线。发生于1981年5月的扣林山之战,正是因为某邻国军队占据了这一边界骑线山,频繁向中国境内挑衅骚扰,中国军队不得不奋起反击,收复失地。
自五代末期交趾脱离中原王朝独立后,两国边界便已大体形成,但很多地段经常存在小幅变动。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国取代中国成为某邻国的宗主国,双方开始正式确定边界。扣林山位于猛峒村境内,周围还有几个山村,在此生活的主要是苗民。这一片地区在小赌咒河以南,清朝中期时雍正皇帝因安南“累世恭顺”,便将这块地方赐给了安南。
然而,世居这里的苗民相当强悍,不愿意当外国之人,不断要求回归中国,也不向安南地方纳税。法军于是前往进剿,苗民们便打开了游击战。弓箭竹签、毒蛇陷阱,不断袭扰,令法军提心吊胆,疲惫不堪,不得不又退出猛峒地区。无奈之下,法国提议用别的地方和猛峒地区交换。清政府觉得猛峒地区土地肥沃,而建外三猛地处偏远难于管理,遂同意将两个地方进行交换。1895年,中法签订《续议界务专条附章》,由此猛峒和上扣林地区重回中国怀抱。
1979年南疆自卫还击作战后,敌军感到吃了亏,想办法要找回面子。于是紧跟撤退的中国军队北上,并越过边境占据边界骑线点,还有更大企图,要“消灭对方100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来一次反“反击战”。于是,在广西方向侵占法卡山,在云南方向占据扣林山和罗家坪大山,控制了相当一段地方的边界骑线地区。敌军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经常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打死打伤中国边民和军人,并派遣小股特工潜入中国境内进行袭扰破坏,气焰非常嚣张。
为了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维护边境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中国军队只能亮剑以待,发起拔点还击作战,这就是扣林山之战的历史背景。
侵占扣林山地区的是敌军第二军区所属步兵313师14团9营。313师是1979年两国战争后才组建的,辖步兵14团、122团、266团、191团和炮兵457团。该师设防于云南麻栗坡边境当面的该国同文、河江地区,专行报复,骄横顽强,一直和中国军队较量了7、8年。313师的14团部署在猛峒上扣林地区当面,其9营占据扣林山后,在主峰及周围高地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坑道、地堡、堑壕、掩体,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配置各种轻重火器,形成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仅主峰1705.2高地和西面的7个小高地上,敌军就构筑了各种工事500多个、防炮洞600多个,阵地内架设了通信电缆,并囤积了大量武器弹药,企图长期固守。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两国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1980年12月,昆明军区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拔除扣林山地区的敌军据点,收复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1981年1月,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敌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担负。作战时间选定在广西方向部队打响收复法卡山作战之后,以牵制敌军可能实施的反击行动。这一战也是云南方向继1979年之战后实施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自卫还击作战。
陆军第14军42师受领作战任务后,积极运筹谋划,精心组织准备,先后向战区集结了参战部队8000余人、车辆450余台、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100多门,在兵力、火力上对扣林山守敌形成了绝对优势。1981年5月7日拂晓,42师部队突然发起攻击,经过8个多小时浴血奋战,成功收复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及附近几个小高地,歼灭敌军步兵313师14团9营9连、11连大部,共毙敌170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由于扣林山地形险要,丛林密布,后勤保障比较困难,继续作战准备不足,故42师暂时停止攻击。接下来战区天气骤变,连降大雨,双方都无法实施军事行动。到了5月22日,天气转好,42师组织部队再次出击,又胜利夺取了1574.7高地及附近要点,歼敌91人。至此,中国军队全部收复了扣林山各高地。
敌军不甘心失败,接连向前线调兵遣将,不断以炮火轰击扣林山的中国军队阵地,先后发射18000多发炮弹。同时,组织了从班到营级规模的反击和偷袭392次,但都被中国守军粉碎,最后不得不力竭而退。42师部队攻强守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扣林山阵地上坚守了66天,直到防御态势基本稳定,才把防御任务交给了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
扣林山地区收复战斗,第14军42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在66天的战斗中,基本歼灭了敌军步兵313师14团9营9连、10连、11连及特工824团一部,重创14团7、8营和191团3营,共歼敌802人,缴获各种火炮18门、各种枪支102支(挺、具)、子弹11万发、手榴弹、手雷和地雷500余枚、电台3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42师部队在战斗中伤亡470余人。
战后,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发布命令,授予在扣林山地区对敌自卫还击作战中战功卓著的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以荣誉称号:
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1营“扣林山战斗英雄营”荣誉称号。
昆明军区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3连“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7连“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1连2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2连1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3连7班“九勇士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7连5班“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8连2排长熊晴烈士“英雄排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智勇双全的副连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3连1排长谭显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3连7班长韦力仕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7连5班长周京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1营机枪连班长韦建勇烈士“能文能武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8连4班长吴良保“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2连5班战士佘仁华“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云南省军区边防12团工化连排长吴宗臣烈士“排雷英雄”荣誉称号。
1999年两国陆地边界条约签订后,扣林山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国界线从主峰顶部和山脊通过,两国各得一边,再无争议。今日的扣林山,早已是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新修的公路已经直达山脚,还有方便的石阶通向山顶,主峰顶部也新竖立了238号界碑。1700多米高的主峰,仅爬石阶就让人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想象30多年前,我军突击队官兵沿着流水沟小路向上攀爬,还要顶着敌军的枪林弹雨,那该是如何的艰难危险了!
(声明:本文转自“大风号”。和平树下公益网站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编辑:肖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