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牺牲的八里河东山,远观酷似戴着钢盔的战士仰躺于祖国的南疆,头、脸、颈、胸轮廓分明。宋强从未谋面的女儿宋思昆长大后一定懂得,她的爸爸从未离去,而是化作了山脉,庇护着她的成长,庇护着她的、你的、我的家园】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的烈士中,多数是步兵,鲜有炮兵。原因是炮兵作为远程火力支援兵种,通常不用直接面对敌火,伤亡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炮兵是个惬意的兵种,他们在战场上经受的高强度炮战、艰苦恶劣的阵地生活,毫不亚于步兵。特别是炮兵前观、火炮阵地,既是敌军炮兵重点打击的目标,又是特工袭扰的重要目标,随时可能面对牺牲。
昆明军区炮4师炮5团3连连长宋强,就是在老山炮战中壮烈牺牲的一名炮兵军官。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的炮兵原本就不多,正连职以上的炮兵军官更是屈指可数。这位炮兵连长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宋强烈士的墓碑简要记述了其生平:贵州省长顺县人,1954年7月出生,1974年1月入伍,1984年6月13日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追记二等功(摄于2019年5月)】
(一)男人最大的遗憾
相对于很多18岁参军的战友而言,20岁才当兵的宋强显然年龄偏大。1974年,20岁的宋强入伍来到11军32师炮兵团二营。在这里当了6年炮兵后,于1980年入炮兵学院学习,1982年毕业。
他没有分回老部队,而是在炮4师炮5团三营七连任指挥排排长。1983年3月,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优秀炮兵骨干,排长未当满一年,就越级提升为一营三连连长,时年29岁。
宋强当兵的年龄偏大,成为大龄未婚青年也就不奇怪。经人介绍,宋强与贵阳市凯福糖果厂的职工刘丽芬相识。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军人一样,宋强没有经过漫长的恋爱,于1983年6月与刘芬闪婚,开始了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1983年下半年,南疆局势紧张。宋强作为一连之长,抓战备训练的工作强度,用部队的老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来形容很贴切。
备战越来越紧张之际,宋强接到好消息:妻子快生了。部队虽然进入了战备,但毕竟还没开始打仗,老婆生孩子这样的大事,男人是要回去的。宋强请了探亲假,走时留下话:部队有行动,火速来电。
一看这两个字,宋强就明白,部队要上前线了。他看了看表,时间是下午4点25分,还可以赶上5点钟从贵阳开往昆明的火车。
他找到医生:“能不能让我爱人现在就生下来?”
医生想笑,见宋强的样子严肃,没能笑出来:“不能再等等吗?”
宋强打定了主意,却没有勇气跟妻子告别。他在走廊里徘徊后,写了一张纸条,连同电报一起装入信封,交给了60多岁的母亲。母亲流泪,宋强抹泪,直奔车站。
女儿和爸爸擦肩而过,时差:1小时20分,距离:一生一世。
(二)军人最大的职责
宋强没有猜错,部队已紧急开赴麻栗坡,他紧赶慢赶,回到了连队。
按照昆明军区作战方案,“两山”作战分炮击作战“一四工程”和拔点作战“一七工程”两个阶段。从1984年4月2日开始的炮击作战“一四工程”,一直持续到4月27日。我军炮兵部队对老山、者阴山敌军据点进行了长时间的打击,一方面摧毁越军防御体系,另一方面隐蔽我主攻意图、麻痹敌军斗志。
宋强(右)与副连长陈宪堂在“一四工程”中观察越军目标
宋强带领的三连,是打响收复老山“第一炮”的连队。3月21日,三连奉命在麻栗坡交趾城构设4个火炮掩体,一炮进入发射阵地,其余3个炮位安装炸药。在14军炮指直接指挥下,炮一班打出了收复老山第一发炮弹,其它3个炮位按顺序引爆炸药,亦真亦假诱敌。这种迷惑射击方式持续了13天,阵地指挥员系三连副连长陈宪堂。
熟悉炮兵的人都知道,炮兵作战时,炮阵地由副连长指挥,连长带观察所在前方观察确定打击目标,将射击诸元下达给副连长,由副连长指挥火炮射击。通俗地说,连长带领的前观是炮兵连队的指挥中枢,也是炮兵的“眼睛”。
宋强带领的三连1号、2号观察所位于八里河东山主峰1175.4高地,其中1号观察所设于主峰一地堡顶部,面积仅一张八仙桌大小。宋强用沙袋、树枝搭起了一个“鸟巢”用于隐蔽,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观越方境内10多公里地域。
炮4师5团1营设在麻栗坡交趾城的火炮阵地
这场炮战有多激烈?老兵们回忆,由于炮弹打得太多,炮管居然能打红;很多战士的脸颊、臂膀被烫伤,硝烟熏得睁不开眼;炮弹消耗太快,炮后堆着三四百个药筒;仓库用完了炮弹箱,只好角钢架固定弹丸,车厢全是崭新锃亮的“裸体炮弹”。
此战,我军炮兵威猛准确,为收复老山作出重大贡献,前线指挥部勘察1175.4高地后说:“桌大的山头,发挥了天大的作用!”
“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后来轮训部队在此立碑纪念
我军收复老山后转入防御,炮兵的任务并未减轻。宋强带2个观察所坚守高地,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晚上睡冰冷石块,褥子一晚就湿透;蚊虫肆虐,人人体无完肤,疙瘩痒疼;炮击随时有,热饭送不上,只能啃干粮喝凉水。
敌军对我军炮兵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拔掉1175.4高地上的炮兵观察所,但宋强设的“鸟巢”在主峰棱线,越军用加农炮、榴弹炮反复打,均难命中。6月13日,敌军派一支160迫击炮分队秘密潜入距1175.4高地五六公里处,下午5点30许,突然向高地炮击。
宋强发现了对面山坳里的炮击硝烟,迅速计算诸元。他刚把诸元发给炮阵地,一声巨响,一发炮弹落在离宋强仅6米远的山崖,弹片击中了宋强头部。
2号观察所的三连指挥排长陈万雷听到连长所在位置传来爆炸声,接着又传来事前明确的“一长三短”枪声暗号,心知不好,立即带战士李福堂、杨文洲、罗玉明狂奔而来。在被炸散的鸟巢观察所,陈万雷看到连长脑浆溢出,通信员李兴伦、侦察兵李田也受了重伤,边防15团的2名战士则当场牺牲。
通往“上甘岭主峰”的路十分艰险,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路
陈万雷和战友们立即给宋强紧急包扎,用简易担架往山下抬。山高坡陡,无路可行,只能一步一步往下滑。1个多小时后,他们与营长陈林派来接应的救护组相遇,师医院军医王贵辉一看,宋强伤在头部,知道无力回天。见宋强似想说话,王军医让大家安静。以下,是战友们记忆中宋强最后的话——
“我答应过老婆,给孩子取名,不管生男生女,就叫宋思昆吧!”
(三)儿子最大的愧疚
有的参战老兵说,打仗,有一样最难做的工作,就是烈士善后。
宋强牺牲半年后,老山作战基本结束,炮5团一营副营长李建国受命负责烈士善后工作。宋强的遗物主要有3样:1套军装、1件军大衣、1块手表。他带着遗物,在贵阳找到了宋强的妻子刘丽芬。刘丽芬看到李副营长带的东西,确认了噩耗,大哭。李副营长安慰道:“宋强是为国家牺牲的,他是英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时,刘丽芬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这一举动可能让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但设身处地换位,一个刚生了孩子却突然失去丈夫的年轻妻子,这种表现又是多么的正常——
刘丽芬从床上抱起6个月大的女儿,哭着递给李副营长:“宋强既然是英雄,是烈士,你们把孩子带走吧,我没能力养啊!”
李建国的第一反应是担当。他毫不犹豫地接过襁褓中的孩子:“好!我把她带回部队去,她长大了,我们告诉她,爸爸是为国牺牲的英雄。”
因悲痛而失去清醒的刘丽芬,这时反应过来,把女儿抱回了怀里,哭道:“爸爸一眼也没看你,没给你取名字啊!”
李副营长含着泪,把宋强牺牲的过程以及临终遗言详细地说了,刘丽芬听后自语:“宝贝,你爸给你起名字了,以后叫你宋思昆了。”
宋强的老家,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现发展成黔南特色小镇
第二天,李副营长来到宋强的老家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宋强的父亲已故,其母亲满头白发。李副营长叫“妈妈”,说“宋强为保卫国家光荣牺牲了”。
老人道:“你来了,他没来,我知道。”
又问:“我儿子是英雄吧?”
得到肯定的回答,宋母再问:“能把我儿子的骨头带一块回来吗?我要把他葬在身边。”
言毕,宋母无语,也无泪,接过宋强的军装放在胸前,像幼时抱宋强一样轻轻拍打。
李副营长无法回答宋母的话,热泪长流出了宋家,见村人围在门口,村长倒了一碗米酒捧上。
李副营长敬礼,鞠躬,举起大碗,一口干了。
宋强牺牲第二年,宋母辞世。
【有人曾在麻栗坡烈士陵园遇到宋强的岳母、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宋思昆前来扫墓。宋思昆惊奇地看着外婆在墓前烧纸,妈妈哭泣流泪。她听妈妈的话,在爸爸墓前磕头。妈妈对她说,爸爸化作了这块石碑。她很奇怪这座陵园到处是石碑,为什么单单磕头那一块,是自己的爸爸(资料照片)】